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5的文章

【懸疑狂熱】《緘默的病人》讀後感:真相比她噤聲的理由更黑暗

圖片
  在懸疑小說的世界裡,《緘默的病人》大概是一本知名度很高的小說。 會有這樣的第一印象,是因為在這個上網風氣比閱讀興盛的時代,我竟然先後在幾個不同的場合聽到這本書的名字,而且皆給予正面的評價。 至於它在網路上也有熱烈的討論度,甚至被知名書評網站票選為年度最佳推理驚悚小說等暢銷證明,那都是後來才知道的⋯⋯ 【內容簡介】 艾莉西亞•拜倫森的日記 一月二十一日 鎮靜劑的效果還沒有完全退掉,我還是感到昏昏欲睡,有點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清醒還是昏迷,好像腦袋裡有什麼東西——一層迷霧之類的——阻止我的意識回到現實。 我試着活動身體,想要從床上坐起來——但我很快就放棄了,顯然我現在連畫筆都拿不好。 如果我現在有力氣,而且能擁有一支筆,或許會把這些話寫下來。但我想,只要是任何有可能傷到人的東西——即便只是一支小小的鉛筆——葛洛夫也不會答應這個要求,畢竟不久前,我才差點在診療間裡把李歐勒死。 禁閉室裡好黑,我什麼都看不見,但我彷彿還能感覺到自己內心的那股衝動,想要殺死李歐的衝動。 我的懷疑是對的。 自從尤里告訴我,新的心理治療師想見我的那天開始,我就不斷在懷疑。經過六年後,還有誰會試圖關心一個明明生活美滿,卻槍殺丈夫的瘋女人? 「我想要幫助妳一—我想要幫助妳看清一切。」 我現在懂了,也看清了一切。 我的《阿爾克斯提斯》訴說著什麼?六年來的沉默又是為什麼? 換我來幫助李歐看清一切。 為什麼阿爾克斯提斯死而復生,卻始終保持沉默?為什麼我在殺了丈夫後,始終不肯說話? 為了拯救丈夫,阿爾克斯提斯死過一次。 而我死過不只一次。 【閱讀心得】 在真正翻開《緘默的病人》之前,我已經透過許多方式得知這本書有多受歡迎,可一本書精不精彩是很主觀的事,我不能保證看完《緘默的病人》會帶來腦袋爆炸般的驚奇感,但它能獲得大部分讀者的好評,絕對有它的理由。如果問我的話,我會說是作者的敘事技巧和結尾的翻盤。 第一人稱視角的敘事手法 我一直覺得用第一人稱寫小說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因為透過單一視角看事情,多少會侷限描述劇情的方式,感覺寫起來綁手綁腳的。如果角色的觀點不夠鮮明,沒有引出讀者的興趣,可能會影響讀下去的意願。 作者最初的設定很巧妙地避開這些地雷。 生活美滿的畫家艾莉西亞,在經歷殺夫的悲劇後留下一幅名為《阿爾克斯提斯》的畫,自此不再開口;作為命案中唯一能提供證詞的人,讀者卻只能透過她事發前的日記抽絲剝繭...

【懸疑狂熱】《貝塞尼家的姊妹》讀後感:漫長的等待之後

圖片
【閱讀心得】 第一眼看到封面的時候我有點嚇到。 倒不是說長得有多可怕, 只是把書從書架上抽出來的當下,忽然看到兩個女孩子放大的臉,用那種絕對稱不上開心的眼神和表情盯著你,讓「失蹤案」這個主題瞬間變得更加鮮明有感。 《貝塞尼家的姊妹》是作者蘿拉•李普曼比較早期的作品,敘述三十年前一對在購物中心失蹤的姐妹,多年來始終沒有人能查出她們的下落。事隔多年,一名在車禍中企圖肇事逃逸的神秘女子,卻聲稱她就是失蹤案中的妹妹海瑟。驚人的自白和曖昧不明的態度讓這樁懸案在接觸到案件的人心裡掀起波瀾。 我自己把故事分成兩條時間線:兩姐妹失蹤前的「過去」,還有多年後聲稱得知失蹤案細節、神秘女子出現後的「現在」。看過一些懸疑小說後我才知道,這種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是蠻常見的手法。每多知道一點事情,就像多拿到一塊拼圖,整個事件的輪廓就越清楚。吸引人的「懸疑感」就是在這種反覆堆疊中營造出來的,但我不得不承認,我在看本書的過程中一度有點不耐煩。 我一開始的焦點都在失蹤案的真相上。乍看之下,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敘述過去貝塞尼一家的互動或角色內心的想法。在夫妻、姐妹、親子之間的互動中,隱約透漏出那種「有甚麼地方不太對勁」的感覺,持續在讀者的潛意識裡埋下一些線索。 然而在「現今」的時空裡,最關鍵的神秘女子卻一直拐彎抹角,用拖沓的態度面對眾人的提問。雖然我終究是撐過那股磨人的煩躁,但閱讀當下總覺得這種鋪陳方式挺考驗耐心的。 後來我發展出另一種觀點。 一件失蹤案的報導出現,佔據大眾目光的時間很有限,然而對於事發的家庭而言,只要一天沒有答案,這件事很可能就這麼纏著他們一輩子。時不時出現的消息或線索,常常只是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把本來要試着向前走的心重新拉回看不到盡頭的悲傷。 多年來扎根在心裡的哀痛,或許已不是一個真相可以輕易拔除的。 在漫長的等待之後,有個答案真的會讓這些家庭得到解脫嗎? 思考到這個層面,那些原本令我「不耐煩」的情節,突然變得很真實。 作者在後記提到,本書的靈感源自她童年印象中的一樁失蹤案。那是1975年發生的事,這個年份也成了本書的時空背景。在得知那是個綁架案盛行的年代後,閱讀書中的情節變成一種特別的經驗,讓人得以透過文字窺探某種或許快被遺忘,但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像是在看某些案件當事人的生命故事。 我不清楚在現實的案例中,當事家庭在事發後究竟經歷了什麼,但在《貝塞尼家的姊妹》裡,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