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讀後感:建立自己的人生準則
【閱讀心得】
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
我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很能激發他人想法的問題。幾乎像是一種反射動作,身邊每個看到這標題的人都自動對我說出他們的看法。
「問我當然是算啊!但其他人就看他們自己怎麼想啊!」我猜E是想表達「公道自在人心」的意思吧⋯⋯
「痾.⋯⋯算吧,但是...⋯⋯誰沒作過弊呢?」我聽得出S語氣裡的掙扎,對他的話也有同感。
「當然不算啊!就算被抓到也要死不承認!」L自顧自地碎念,一臉理所當然。
「不算啊,沒被抓到就不算。」討厭 L 的Y 這麼告訴我,呈現出來的肢體語言卻沒有嘴上說的那麼有氣勢,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幾乎和他討厭的對象如出一轍。
上述的四位分享者中,有幾個是和我有密切互動,甚至經常需要共事的對象(很不幸的)。就我的觀察,他們的日常習慣和對於工作責任的態度,多少也反應在「作弊難題」的答案上。
我發現和這些人合作的過程中,最惱人的不完全是自身道德觀不斷受到衝擊,而是在經歷各種道德衝擊帶來的負面情緒後,要如何理性看待事情本身?
當原有的價值觀好像都被打亂了,我要以什麼樣的態度或標準來面對目常的各種道德難題?
五個人生準則
在美國,作者布魯斯·韋恩斯坦是有「道德先生」之稱的專業評論家,《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是他寫給青少年的第一本書。相較於寫給成人看的專著,本書圍繞在青少年可能會遇見的日常道德難題,用提問帶入情境,再提出清晰有條理的回答。
所以,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找到最正確的答案嗎?當然不是。作者也明白一個問題的解答可能有千萬種,比起標準答案,找到一套作為解決問題根據的道德準則更加實際。「五個人生準則」是他提出的觀點,也是他回答書中所有難題的依據。
一、不要傷害他人
二、讓事情更好
三、尊重別人
四、要公平
五、要愛人
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但循著這些準則和作者討論的步調,有種重新認識、穩固一些基本道德觀的感覺。在反覆審視自身想法、渴望重建適當價值觀的時刻,書中充滿邏輯性但保有思考空間的論述,對我來說挺有幫助的。
建立自己的人生準則
一如開頭提及的困擾,當負面的情緒已經凌駕理性,連既有的價值觀都受到影響,還能怎麼看待這些一再重複、讓人感到困擾的事情?
拿準則三「尊重他人」切入思考,如果我自己盡力奉行這個準則,共事的對象卻完全不懂要尊重別人,這樣反而傷害到我自己,事情本身或我自己都沒有變得更好(準則二)。若希望規章的力量介入,卻只再次意識到要把不公平的事變公平(準則四)真的很困難。
我欣賞作者建立出有條理的人生準則,同時鼓勵讀者思考。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和情境,不可能將它們當成唯一標準。當遵守道德要求變成一種內耗,長久來看對自我和他人都不會是好事。至少以我目前遇上的困境,我也還在學習拿捏一個具可行性、令自己感到自在的平衡。
能堅定地面對「到底要怎麼做?」這個問題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出針對情境的判斷力,以及將決定付諸行動的勇氣。在獲得這份能力前,作者的觀點是很不錯的參考依據,試著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將累積的經驗內化成可以活用的工具,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準則。一如作者的提醒,道德教育應該是教你如何思考,不是該思考什麼。
【書籍資訊】
作者:布魯斯•韋恩斯坦 著;哈瑞特•羅素 插畫
譯者:趙慧芬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年/版本:2015/二版
分類:人文社科
(圖源自誠品線上官網)
留言
張貼留言